時間:2019/09/03 | 點擊數: 1266
2019年9月29日~10月1日,由葛店開發區、市水務集團公司、設計單位組成的考察組一行7人對上海嘉定南翔污水處理廠、閔行虹橋污水處理廠、寶山太和污水處理廠進行了考察?,F結合考察情況對葛華污水廠三期新建工程方案進行初步研究,如下:
1)上海嘉定南翔污水處理廠
上海嘉定南翔污水處理廠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順豐路與科盛路路口,北側緊鄰滬翔高速,東側為吾尚浜,于2019年9月建成。南翔污水處理廠是全國首座“清水砼”下沉式再生水廠,也是華東地區首座下沉式再生水廠,污水處理廠建設在地下,地面上建設開放式的生態綠地公園及科普教育中心,大幅度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是一個環境友好、土地集約、資源利用型的污水處理廠,又被譽為上海最美污水處理廠。
南翔污水處理廠采用全地下式建設方案,主體工藝采用改良AAO工藝,設計規模為15萬立方米/日,土建一次建成,一期規模5萬立方米/日,一期工程總占地面積約11.32公頃,服務面積為36.14平方公里,工程總投資15億元。
南翔污水處理廠采用改良AAO生物二級強化處理+深度處理的分段組合式處理工藝,工藝流程如下:粗格柵——細格柵——曝氣沉砂池——改良多段AA0生物反應池——二次沉淀池——高效沉淀池——高速濾池——紫外消毒工藝。污泥處理工藝采用低溫干化脫水處理工藝,污泥含水率可降至30%。南翔污水處理廠出水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高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污水廠部分尾水經過再生水處理設施后作為上部景觀用水,其他尾水直接排入蕰藻浜。
南翔污水處理廠一期總建筑面積為15207.8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面積為8185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積為7022.8平方米,基坑開挖最深高達18米。污水廠內綠化面積約60799.5平方米,園區內生態湖與環園河水來自地下污水處理廠處理之后的尾水,園區內有一個長達3公里的健身步道和五人制標準化足球場,同時配備了一個1200平方米的兒童樂園,在園區東側還建設了一座水科普博物館。
2)上海閔行虹橋污水處理廠
上海閔行虹橋污水處理廠工程是蘇州河流域、虹橋商務區內第一座淺埋式地下污水處理廠,位于長寧區和閔行區交界處,蘇州河以南,許浦港以東,北華路以北,服務范圍包括虹橋商務區西部區域(主要為徐涇東片)、北部區域以及現狀天山污水處理廠區域,總服務面積約67平方公里,服務人口50~55萬人。廠區占地面積約11.51公頃,設計規模20萬立方米/日,項目總投資約43.06億元。
虹橋污水處理廠采用集約化淺埋地下式布置形式,污水處理構(建)筑物整體下沉,污水廠上部設計為市民公園。虹橋污水處理廠地下式布置形式比選如表1所示,地下式淺埋布局具有如下優勢:(1)建設方面:基坑深度較淺,外運土方量較小,施工難度較小,工期相對較短;(2)運營方面:深埋布局需通過較長的上下坡道進入,較為麻煩,而淺埋布局的運行及維護簡單時車輛及人員可直接進入,較為方便,同時淺埋布局的操作空間可借助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能耗和運行費用較低;(3)安全方面:淺埋布局的操作空間消防疏散較為簡單,無洪水侵入風險;(4)投資方面:地下式淺埋布局基坑相對較淺,外運土方量較小,整體工程投資能比深埋式布局節約近8億元,經濟優勢明顯。
虹橋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土建、設備配套一次建成。污水生化處理采用“改良多段AAO段工藝,深度處理采用“混凝沉淀+深床濾池”工藝,工藝流程如下:粗格柵——細格柵——曝氣沉砂池——改良多段AA0生物反應池——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深床濾池——紫外消毒工藝,出廠尾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NH3-N、TP執行地表水Ⅳ類水標準,即NH3-N標準,即8-20(水溫>12溫)、3.0mg/L(水溫≤水溫m),TP溫mg/L-20,尾水排入蘇州河。污泥采用“重力濃縮+低溫真空干化”工藝,脫水后泥餅含水率≤藝,脫,外運至白龍港污泥處置中心處理。臭氣處理采用生物除臭多級串聯工藝,對預處理系統、生化處理系統及污泥脫水系統產生的臭氣進行集中處理,建設2座生物濾池除臭裝置,1#裝置處理對象為生化池,2#裝置處理對象為預處理及污泥脫水系統,上述構筑物均加蓋封閉,負壓收集,污泥處理區內增加光氫離子送風系統。
3)上海寶山泰和污水處理廠
上海寶山泰和污水處理廠位于蘊藻浜以北,共富路以南,泰聯路以東至梅林路以西的規劃建設地塊內,一期工程建設用地面積約19.58公頃,遠期預留用地約8.05公頃,污水廠總服務面積約141平方公里。項目總投資約62.8億元,于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為2年,目前泰和污水處理廠一組處理單元已實現通水進行調試運行。
泰和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處理規模40萬立方米/日,遠期污水處理總規模55萬立方米/日,污水廠東北側建設一座15萬立方米/日的污水調蓄池,項目建成后將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地下式污水廠之一。泰和污水處理廠豎向布置形式為地下式,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構(建)筑物整體下沉,操作層面位于地面以下,地面部分建設城市公園。泰和污水處理廠工程體量巨大,基坑面積約12.2萬平米,開挖深度為14.3米和17.5米,土方量約196萬立方米。
污水處理采用三級處理工藝:二級生化采用“AAO”工藝,三級深度處理采用“混凝沉淀+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尾水采用次氯酸鈉接觸消毒工藝,工藝流程如下:粗格柵——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初沉池——AA0生物反應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次氯酸鈉消毒工藝,出廠尾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NH3-N、TP執行地表水Ⅳ類水標準,即NH3-N≤1.5mg/L(水溫>12℃)、3.0mg/L(水溫≤12℃),TP≤0.3mg/L,尾水排入蘊藻浜。污泥采用“低溫真空干化”工藝,脫水后泥餅含水率≤30%。臭氣處理采用生物滴濾+改良式生物過濾除臭工藝,對預處理單元、生化處理單元、污泥脫水單元及污水調蓄池產生的臭氣進行集中處理。